close
糖尿病是一種多樣性的症侯群,雖然其基本表現都以高血糖為主,但致病原因各異。
1979年美國糖尿病學會首先提出了現在通用的糖尿病分類與命名辦法,就是糖
尿病分為:
- 第一型(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 第二型(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 其他情況所引起的糖尿病
- 另外還有葡萄糖耐受不良和妊娠性糖尿病
稍後世界衛生組織(WHO)跟進,並在1985年修定成目前的版本。除了一般熟悉
的第一型糖尿病和第二型糖尿病外,世界衛生組織特別提出營養不良有關之糖尿
病的存在事實。它是一種發生在熱帶地區開發中國家的糖尿病,病人一般都很年
輕(30-35歲以內)、瘦削,(身體質量指數在19以下)。由於蛋白質的缺乏或食物中有
毒物質(例如氰化物),造成了病人胰臟纖維鈣化、胰島破壞,因而致病。病人常需
注射大量胰島素,但極少發生酮酸中毒。迄今,台灣尚未出現<本土>這樣子的病例。
萄糖耐受不良是種介乎完全<正常>模葡萄糖耐受性及糖尿病的特殊狀況。萄糖耐
受不良本質上也十分的多樣化,日後發展可以過渡到糖尿病(每年1至5%),也可能
回歸<正常>(每年1%),甚或持續不變仍是萄糖耐受不良 (大約3/4的萄糖耐受不良
病人)。萄糖耐受不良沒有症狀,病人極少出現視網膜病變,但大血管病變(動脈
硬化)的機率仍高出正常人而與糖尿病患相似。
想知道多一點有關糖尿病訊息嗎?可參考專業欄的年輕糖尿病患面面觀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