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取得優秀的賽鴿,採取“優配優”的方法,繁育後代,本應是一個成功的方法,但往往不能如願,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你選擇的“優”,是不是通過實踐檢驗並在一定賽項內多次取得好成績,並被周圍眾多鴿友認可的好賽鴿。正確掌握和利用工作之利用“優配優”性狀還需要反覆探索,反覆實踐。

    在眾多鴿友中,為了取得優秀的賽鴿,均採取“優配優”的方法繁育後代,有些鴿友採取這種方法繁育的後代其結果卻事與願違,繁育的後代多數不能體現其父母鴿的優良特性。為什麼會出現類似反應呢?究其原因,筆者想藉此談一下自已的觀點,供鴿友參考。

  鴿這裡講性狀,在排除飼養管理,訓放能力,地理環境以及其他利於競賽條件外,專題對“優配優”性狀進行探討。“優”應該是通過實踐檢驗並在一定賽項內多次取得好成績以及能得到周圍鴿友認可的好賽鴿,這樣的鴿子才稱得上優。應該說有了這樣的好賽鴿,繁育出的下一代“肯定”能飛出好成績。我周圍的鴿友認定和說過這樣有話:“雙千配雙千,後代起碼要飛一千。”事實上這樣配出的賽鴿,不但沒有飛出一千,相反在短距離訓賽中多數沉沙折戟。多次實踐後又出現另一種說法:“龍配龍。一條蟲。”為什麼會出現上述兩種看法呢?其主要原因是不能正 確掌握和運用賽鴿的“性狀。”

  性狀——指信鴿的一種生理特性和內在的遺傳基因組合。性狀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只有通過認真仔細的觀察,在實踐中掌握其特性,才能正確利用和掌握其性狀,不了解其鴿的內在基因組合,盲目使用,到後來還是霧裡看花,其後果還是水中撈月。

  如果雌雄鴿都是“優良的賽鴿”相配,這種“優配優”的繁育方法應該是正確的配對方法。但是,這種配對方法繁育出的下一代為什麼又不能與其父母鴿的賽績相比呢?為什麼會產生如此大的反差呢?“優配優”到底是不是正確的配對方法?難道說真是“龍配龍,一條蟲”嗎?“硬的碰硬的要碰成碎的”嗎?這麼多的問號到底為什麼?筆者認為,要解決如此多的為什麼,首先應解決信鴿的性狀問題,如果不解決性狀問題,那只能在此長時間徘徊,跳不出這個怪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鴿舍管理者張茂興 的頭像
    鴿舍管理者張茂興

    臺灣中興鴿舍部落格:比利時布卡特.艾佛瑞斯特二十七次記錄(阿里冠軍家族銘系)

    鴿舍管理者張茂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